近年來,平頂山高新區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通過搭平臺、抓項目、建機制、強服務,全面做好人才鏈、產業鏈產才融合協同發展,切實推動人才工作開創新局面,為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源動力。
突出“三聚”引領,打造高品質就業平臺
聚力創新主體,吸引青年人才。平頂山高新區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率先推行“企業創新積分制”,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流向優秀科技企業,建立雙軌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主要經濟和創新指標近年來持續保持快速增長。體制機制改革以來,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15家增至82家,增長了447%,全市占比25.8%;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由22家增至156家,增長了609%,全市占比30.8%;市級以上各類研發平臺由21家增至91家,增長了333%;河南省級以上雙創孵化載體增長了150%,全市占比45.5%;今年,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瞪羚企業實現零的突破,瞪羚企業一次性新增6家,以上優質企業、創新平臺、載體為廣大青年朋友們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廣闊舞臺。
(相關資料圖)
聚焦產業發展,推動產才融合。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平頂山高新區始終聚焦主導產業,以人才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產業匯聚一流人才,通過實施高層次人才引育計劃和“歸根工程”,堅持項目為王,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先后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國家尼龍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高性能塑料及樹脂創新型產業集群,形成了以神馬尼龍化工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集群,以平高集團、美國伊頓公司為龍頭的特高壓、中低壓電氣裝備產業集群,以平煤隆基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集群。下一步,高新區將不斷突破機制障礙,聚焦創新主體拓寬人才引育渠道,完善服務體系繁榮創新生態,讓產業發展與人才成長相互成就。
聚焦見習基地建設,促就業達共贏。平頂山高新區與河南城建學院、平頂山學院、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先后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政產學研用貫通融合發展,依托區內的庫柏愛迪生、華拓電力裝備、平芝高壓開關等企業建立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不僅幫助大學生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見習基地同時也為單位選用人才創造機會。
開展“雙百”活動,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
舉辦“百名博士進高新”啟動會,開啟引才新篇章。自今年年初,平頂山高新區謀劃實施“百名博士進高新”產學研合作對接活動,通過建立項目合作需求信息庫、博士人才信息庫、服務保障庫“三個庫”,引導人才智力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6月6日,高新區舉辦了“百名博士進高新”產學研合作對接活動啟動會,會上首批35家企業牽手河南城建學院、平頂山學院博士簽訂了人才引進協議,平頂山高新區攜手市內兩大高校,共建電氣裝備制造產業研究院和尼龍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全年平頂山高新區將組織100家企業與100名博士進行產學研合作簽約。
舉辦“百家企業進高校”首次行活動,促進校企雙向奔赴。6月26日,平頂山高新區組織區內20余家企業到河南城建學院開展“百家企業進高校”首次行活動,全年將組織100家以上企業到河南城建學院和平頂山學院進行實地考察對接,此次活動是平頂山高新區“百名博士進高新”產學研對接系列活動之一,讓企業實地參觀高校科研設施和儀器,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企業不僅可以通過申領“科技創新券”方式來使用高校科技資源,降低企業科研成本,高校還可以通過參與科研設施和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績效評價獲得后補助,實現政、校、企三方共贏。產業研究院的建設和“雙百”活動將帶動高校師生廣泛參與到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中來。
積極開發科研助理崗,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作為平頂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引擎、主陣地、主戰場,平頂山高新區集聚了一大批高質量的科技型企業,科研助理是科研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善科研治理體系、提升科技創新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設置科研助理崗位是培養應屆畢業生成為科技創新后備力量、持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2022年,高新區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開發落實科研助理崗位 204 個,完成預期目標的 102%,為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今年,高新區將積極主動作為,深挖崗位資源,加強政策支持,組織開展2023年科研助理崗位開發落實工作,確保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下一步,平頂山高新區將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增強抓工作促落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以“百名博士進高新”系列活動為抓手,以開發好科研助理崗為契機,以良好的人才生態環境為保障,大力吸引青年人才到高新區就業創業,為高新區持續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增添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為全市“萬名學子進千企,百家企業進校園”工作增光添彩、貢獻高新力量。
關鍵詞: